为了认真贯彻学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精神,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规范有序地做好实验室的开放工作,促进实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真正把实验室建设成为人才培养基地,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开放的意义
1.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条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开放促使学生独立实验、主动学习,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2.实行实验室开放是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二、实验室开放的形式
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形式分为学生自选实验课题型、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和科学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1.自选实验课题型开放实验:实验室发布综合性、设计性自选实验课题,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学生在设计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试验装置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后需撰写实验报告。
2.学生科技活动型开放实验:指导老师或学生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结合实验室的方向和条件,参加省或国家级科技活动(如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高等数学竞赛、物理创新竞赛等)。
3.学生参与科研型开放实验: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学生,实验室定期发布科研项目中的开放研究题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活动。
三、实验室开放的组织与实施
1.开放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主任统一协调下,由项目负责人带领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实施。
2.开放实验室项目的申报可每学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实验项目指导教师都应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定数量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实验项目,并由实验室向学生公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
3.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来实验室或在校园网上进行实验预约登记或实验项目申请,经同意后,按预约时间进实验室做实验。学生在预约登记后应及时参考相关资料,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进入实验室按老师指导的要求进行实验,独立完成实验。如有问题应及时报告老师,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动用它组仪器、设备。
4.学生要求自带实验课题的,可向实验室直接提出申请,设计好具体的实验方案,经同意后,按预约时间进实验室做实验。
5.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损坏仪器设备的须按制度规定进行处理。
6.学生完成实验后,实验结果记录须由实验指导老师审核签字, 并应及时关闭仪器电源,整理好仪器、设备、用具,填写相应的实验卡片,经教师检查,签字许可后才能离开实验室。实验完成后及时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论文等实验结果。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情况等内容进行考核,打出成绩。
7.开放实验纳入学生实验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实验室项目。
8.鼓励和支持开放实验产生创新性成果。通过学生开放实验取得成绩的项目,可以申报各种评奖和参加比赛。
四、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在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实验室主任负责开放实验室的全面管理工作。
2.开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家具等按学校和学院的有关条例由实验室统一管理。
3.开放实验室人员按学校有关条例和“理学院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进行考核。
4.其它事项参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江南大学理学院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