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原理
编辑: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发布日期:2009-03-24 来源: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已知核磁矩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旋进,可以求得其旋进角速度为w=gB0,若再在垂直于B0的方向加一个频率在射频范围的交变磁场 B (如图1所示),当其频率与核磁矩旋进频率一致时,便产生共振吸收;当射频场被撤去后,磁场又把这部分能量以辐射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共振发射。这共振吸收和共振发射的过程称为核磁共振。

图1 核磁共振原理图

实现核磁共振,既可以保持外磁场不变而调节入射电磁波的频率,也可以使用固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而调节样品所受的外磁场。

图2调磁场核磁共振实验示意图

图2是调磁场核磁共振实验示意图,其装置由四部分组成:

(1) 永磁铁,用来产生强大的外磁场B0,标准仪器产生的场强为1.4 T。

(2) 扫描线圈,用于使外磁场B0作微小振荡,从而使我们能在示波器上看到尖锐的共振峰。

(3) 射频振荡器,它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电磁辐射,通常频率n=6*107(Hz),这个辐射的磁场起

(4) 探测器,用于探测从振荡器中吸收的能量。

图3调频率核磁共振实验示意图

图3是调频率核磁共振实验示意图,样品(如水)装在小瓶中置于磁体两极之间,瓶外绕以线圈,由射频振荡器向它输入射频电流。这电流就向样品发射同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大致与外磁场B0对应的频率相等。为了精确地测定共振频率,用一个调频振荡器使射频电磁波的频率在共振频率附近连续变化。当电磁波频率正好等于共振频率时,射频振荡器的输出就出现一个吸收峰,它可以从示波器上看出,同时由频率计数器读出此共振频率。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0601          
服务邮箱:physicsla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