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隧道显微镜
编辑: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发布日期:2009-03-25 来源: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一.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诞生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人们就一直为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而不懈的努力。1674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并利用这台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血红细胞,从而开始了人类使用仪器来研究微观世界的纪元。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观察视野,但是由于受到光波波长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观察范围只能局限在细胞的水平上,分辨率大约10-6米至10-7米的水平上。人类能否看的更小,更精确一些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科学家进行了几个世纪不懈的努力。1931年德国科学家恩斯特.鲁斯卡利用电子透镜可以使电子束聚焦的原理和技术,成功地发明了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一出现即展现了它的优势,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提高到上万倍,分辨率达到了10-8米。在电子显微镜下,比细胞小的多的病毒也露出了原形。人们的视觉本领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新技术、新发明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又期待着新型仪器的发明和更新。在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唤着更加精确、分辨率更高的仪器的发明和面世。人们期盼着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再迈出新的一步。

正象绝大多数科学的新发现和新发明都具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一样,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德裔物理学家葛.宾尼和他的导师海.罗雷尔在IBM公司设在瑞士苏黎士的实验室进行超导实验时,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有关超导隧道效应的研究与新型显微镜的发明联系到一起。但是真空中超导隧道谱的研究已经为他们今后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准备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读到了物理学家罗伯特·杨撰写的一篇有关“形貌仪”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有关驱动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的方法使他们突发奇想:难道不能利用导体的隧道效应来探测物体表面并得到表面的形貌吗?经过师生两人的不懈努力,1981年,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原子分辨率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终于诞生了。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英文名称是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为STM。STM具有惊人的分辨本领,水平分辨率小于0.1纳米,垂直分辨率小于0.001纳米。一般来讲,物体在固态下原子之间的距离在零点一到零点几个纳米之间。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导电物质表面结构的原子、分子状态清晰可见。

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为什么STM有如此高的分辨率?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从隧道效应讲起。大家知道,如果在一段导体的两端加上电压,就会有电流流过这个导体。如果把这个导体弄断并分开,自然就没有电流了。这是你所熟悉的电路常识。但是如果我们想象把这断为两截的导体放的非常非常的近,比如说距离控制到小于1纳米吧,情况又会怎样呢?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的计算和科学实验的证明,当具有电位势差的两个导体之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电子将存在一定的几率穿透两导体之间的势垒从一端向另一端跃迁。这种电子跃迁的现象在量子力学中被称为隧道效应,而跃迁形成的电流叫做隧道电流。之所以称为隧道,是指好象在导体之间的势垒中开了个电流隧道一样。隧道电流有一种特殊的性质,既对两导体之间的距离非常敏感,如果把距离减少0.1纳米,隧道电流就会增大一个数量级。

现在我们把两个导体换成尖锐的金属探针和平坦的导电样品,在探针和样品之间加上电压。当我们移动探针逼近样品并在反馈电路的控制下使二者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小于1纳米的范围时,根据前面描述的隧道效应现象,探针和样品之间产生了隧道电流。隧道电流对距离非常敏感。当移动探针在水平方向有规律的运动时,探针下面有原子的地方隧道电流就强,而无原子的地方电流就相对弱一些。把隧道电流的这个变化记录下来,再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显示,就可以得到样品表面原子级分辨率的图象。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特点

STM作为新型的显微工具与以往的各种显微镜和分析仪器相比有着其明显的优势:

首先,STM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它可以轻易的“看到”原子,这是一般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所难以达到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解释STM的分辨本领:假如使用STM把一个原子放大到一个网球大小的尺寸,那么就相当于把一个网球放大到我们生活的地球那么大。

其次,STM得到的是实时的、真实的样品表面的高分辨率图象。而不同于某些分析仪器是通过间接的或计算的方法来推算样品的表面结构。也就是说,STM是真正看到了原子。

STM的使用环境宽松。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工作环境要求比较苛刻,样品必须安放在高真空条件下才能进行测试。而STM既可以在真空中工作,又可以在大气中、低温、常温、高温,甚至在溶液中使用。因此STM适用于各种工作环境下的科学实验。

STM的应用领域是宽广的。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基础学科,还是材料、微电子等应用学科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STM的价格相对于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来讲是较低的。这对于STM的推广是有好处的。

STM的问世,为现代科技在微观领域的突破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为纳米科技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正是为了表彰葛.宾尼和海.罗雷尔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而对科学所做的卓越贡献,198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把本年度代表科学研究最高荣誉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这两位杰出的科学家。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0601          
服务邮箱:physicsla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