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大学物理课程中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渗透,研究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课堂教学、网络环境下和实践性环节中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实施,研究性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就如何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提出看法。
关键词:物理课程;研究性教学;综合素质
1引言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表明,在当前这个知识快速增长的信息化时代,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将来所需的每一种知识和技能,因此,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会如何学习,将比学会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当代教育也正在逐渐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强调记忆背诵,转变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都需要不断的研究性学习,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广泛实施和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正在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不少中学已广泛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大学课程在这方面强调得不够。我们认为,大学本科阶段更应提倡研究性学习,这既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的内在需求。
大学物理是学生进入大学后较早接触的一门大学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从开始学习大学基础课程起就树立研究性学习的理念,逐渐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可以为后继专业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和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以及将来走向社会研究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大学物理课程中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渗透
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从研究性“教”和研究性“学”两个方面,将现代教育理念有机地渗透到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主的模式,在确保高效传承系统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渗透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的具体特点,确立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目标,提炼研究性教学内容,收集研究性教学素材,设计研究性教学课题,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并将研究性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拓展到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水平,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构建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创新模式。
3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性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性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意充分体现物理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对人才素质培养的作用,至少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3.1价值性原则
研究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体现较高的学习价值, 有利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2可行性原则
研究性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力求符合科学性原理并具有可操作性,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 与所能提供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相适应, 与教学时间和教学安排相适应, 从而保证研究性教学内容的顺畅实施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3.3拓展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具有某种拓展性,即不拘泥于教材, 可以由物理学的某一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由物理学科拓展到交叉学科, 由物理课程拓展到学生的专业课程,由自然科学拓展到社会科学,由理论知识拓展到社会生活实际,从而不断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3.4探究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具有探究性,其结论的获取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由学生通过研究性实践活动得出。学生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实验观察、查阅资料、动手试验、统计验算、比较分析、推理论证等综合过程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学生独立开展, 也可以由学生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工实施。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科学学习态度。
4 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实施
4.1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
从研究性教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物理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处处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精心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采用研究性教学手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研究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指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以达到锻炼学生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4.2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各类网络物理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物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拓展到学生课外学习过程中,设计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和策略,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开放、探究式的学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4.3 实践性环节中的研究性教学
在物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物理实验、演示实验中设计研究性教学课题,组织研究性课题小组,开展研究性专题调研,设计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环节,面向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5 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效果的评价
将研究性学习纳入物理课程考核体系,通过学生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对学生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检验研究性教学的效果。
通过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作业、论文、调研报告、应用物理知识的创新设想、发明设计等,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物理课程的一项常规作业;将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设想的数量和质量、回答别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参与讨论的数量和质量等,作为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一项依据;设计考试环节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研究性学习课题竞赛,组织研究性学习的交流研讨、组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问卷测评;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跟踪调查等。通过这些措施,检验研究性教学的效果,为进一步有效开展物理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6 结语
开展研究性教学是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顺应了时代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如何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树立研究性学习理念,倡导在课内、课外各个环节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培养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既能体现大学物理课程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为后继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有利于学生大学阶段的可持续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健,朱纯,刘慧娟,朱云.物理教学中渗透应用问题的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 25 (2):57-59
[2] 卢德馨.大学物理学研究性教学[J].物理与工程, 2004,14(1):1-4
[3] 卢德馨.大学物理学研究性教学(续)[J].物理与工程, 2004,14(2):1-4
[4] 陈健,朱纯.运用理想化模型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2 (4):34-36